2017-11-10江西财大高层管理者教学中心江西财大高层管理者教学中心
小编说
关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我们有一幅非常雄伟的、非常值得期待的蓝图。
作者:李稻葵 著名经济学家
01
中国经济新愿景:
2020,2035 和 2050
中国经济的未来怎么样?
我们有一幅非常雄伟的、非常值得期待的蓝图,我们把他翻译成经济学的语言,描绘一下。
>>2020年收入水平提高
· 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
第一个节点,2020年。经过我们团队最近的测算,按照2016年的美元计算,2020年我们人均收入应该能够达到1万美元,非常接近世界银行所定义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即1.2万美元。
当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远不止收入水平这一项。
2020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的人均收入将会达到美国的27%至30%左右。人均1万美元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坎,全球人口70亿左右,全球gdp约70万亿美元,所以平均每个人1万美元。
因此到了2020年,我们中国人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没有拖全球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的后腿,我们迈入了平均水平之上。
2020年绝对不止是收入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全面消灭贫困,从过去非常贫瘠的农村,要转向现代化的比较富裕的新农村。
2020年还要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等民生问题。
为了2020,我们要努力。
>>2035年发展水平进入中大型国家30强
第二个节点,2035年。
2035年,经济层面上而言,我们要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了,发展水平进入中大型国家30强,而且人均gdp将达到美国的50%。
这个意义很重大,按一般的发展规律,只要人均gdp到了美国的50%,经济就比较稳定,而且我们人口是美国的4倍,所以经济总量就将是美国的2倍以上。
到2035年,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将跟西班牙差不多。老百姓收入水平高了,心态也变了,不那么着急了。
所以2035年,国家提出现代化,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水平的提升,还有民主、法治、百姓的文明程度以及百姓的心态,都要跟上,这非常值得我们期待。
>>2050年发展水平进入中大型国家20强
第三个节点,2050年。
2050年,发展水平进入中大型国家20强,人均收入和法国差不多。
人均gdp应该至少达到美国的70%,gdp总量是美国的2.8倍,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前景。
当然2050的发展绝对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社会不断进步,我们的法治、民主、文明建设得更加美丽。
2020、2035、2050,这些美好愿景的算法,会不会太乐观了?其实这个算法我是非常保守的。
比如达到前面所说的那几个标准,只要我们在前面的13年按照5.5%去增长;然后接下来的10年按4%增长——4%是最近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的发展速度,不算很高;然后再接下来最后那10年按3%增长——3%不算什么,美国也有几年增长速度达到3%;按5.5%、4%、3%这个标准区间发展,不用着急,一定能够达到这几个让我们非常期待的发展愿景。
02
中国经济新时代三大特点
中国已经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我总结了三个比较有意思的新特点。
>>超大规模的实体经济
首先看看这张图,这么多共享单车几乎是一夜之间蹦出来,它反映了中国人生产自行车的能力是很强的,甚至过剩。
事实上咱们国家自行车的生产量在全球至少占了一半,而且生产能力还用不完,所以中国经济的第一大特点就是:超大规模的实体经济。
2001年,本世纪初时,美国的实体经济是咱们的3.7倍,日本的实体经济比咱们还高一点。
但现在,咱们实体经济的规模是美国的1.3倍,不是多一点儿,而是比他多了30%,而日本整个经济的规模,自从2010年被中国超过之后,现在只剩下不到中国的一半。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
另外,咱们的储蓄非常多,也 非常重要,它是经济增长之源。
谁在储蓄?相当一部分是老百姓。
中国的储蓄一大部分是百姓辛辛苦苦攒出来的,我们没有对外扩张,我们并没有抢别人的东西,不像当年日本。
另外股民朋友也是中国储蓄的重要贡献者。
我们上市公司的分红率在全世界几乎是最低的。上市公司事实上挣了很多钱,用行话说是企业未分配利润。还有其他没上市的公司,他挣了钱不分配利润,也是中国经济的重大储蓄来源。这称为企业储蓄。
事实上企业储蓄的比重比百姓的储蓄还多一点,中国整个的国民储蓄一半以上是企业储蓄。
我们不仅储蓄高,而且这个储蓄在国内还没有用完。尽管很多人批判中国经济投资过度了,但是还是没有用完我们的储蓄。怎么办呢?资金出国了,一部分借给我们的“穷兄弟们”,比如我们去埃塞俄比亚修铁路,并暂时获得他的经营权,这资金也是来源于整个中国人民的储蓄,是对外的、未来的现金流的索取权。
此外,中国的百姓,一年1.2亿人次出国旅游,接近咱们人口的1/11。中国百姓有相当一部分出国去买房子,这个本质上也是中国储蓄的外流。
>>资本不贵,劳动力贵
新时代的第二个特点,是要素相对成本的大逆转。目前,劳动力价格上涨,但资本和资金相对充足。
现在一些重要的电器生产商已经开始用无人车间,见不到人,全是机器。再比如现在方兴未艾的快递业,20年前送快递,一定是磴着三轮车,现在是汽车、厢式火车,不比美国的ups差。
无人车间的使用说明中国的资本量现在大幅度上升了,每一个工人的背后跟着机器、跟着设备,跟着劳动力的工具大幅度上升了。
中国经济过去十几年,劳动力几乎没有增长,但是,资本存量,就是设备,是300%以上的增长,可以发放贷款的银行资金,也就是存款,涨得更快。当然现在国家管控金融风险,不许乱贷款,但是原则上这是可以用来贷款的量。如果算上贷款,那就是7倍以上的增长。
这说明劳动力贵了,但资本已经不贵了,这就是中国经济新时代的一个重大特点,我们已经不是一个资本和资金短缺的国家,相反我们是资金和资本相对充足的国家。
同样的,土地价格,过去十几年翻了一番,土地价格上去了,资本的相对成本下降了。
此外,环保的成本也上涨了。我小时候喜欢汽车,就喜欢闻汽油味,看到烟囱冒烟,觉得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更需要蓝天、白云,所以环保的标准上去了,所以大量高污染的工厂要被炸掉。
中国现在获得技术已经不难,资本也不再短缺,这给许多投资人带来了难题,以前拿着钱,一个技术买下后可以垄断若干年,现在资金不缺,相对而言技术成本也降低了,所以投资人的日子现在不好过。
>>国民需求高端化、多元化
中国经济目前的第三个特点是,进入新时代,国民的需求高端化、多元化。
我们小时候都是像养猪似的养大的,现在一个孩子两三个月嫂看着,高端需求明显多了。
高端需求国内满足不了就出国去消费。另外,现在宝马汽车全球最大市场在中国,超过了美国的使用量,他们在中国市场上热卖的车型是中高端车型,而在美国反而是低端车型。
这反映出中国的消费在升级,中国的消费已经占到了gdp的47%,每年能够上升0.7%至0.8%,消费这几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
怎么能够满足高端需求,从而让经济升级,而不是把他们推给国外?怎么能够让产业升级,把这些不断升级的需求留在国内,让中国经济不断成长?这是我们中国的挑战。
3
中国经济新时代
六大挑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对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够实现的,一定要做出艰苦付出的思想准备。
哪些地方需要我们艰苦付出呢?我们未来的挑战是什么呢?
我们新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些新思维,有几个方面可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金融危机坚决不能有
最重要的一点,金融危机坚决不能有。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危机,经济发展可能倒退十几年。
当时的韩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砸锅卖铁,老百姓金戒指都卖了,非常牛的韩国第一国民银行也卖给了美国的私募股权公司。所以金融危机一来,整个金融体系会伤元气,好的企业也得不到融资。
中国是储蓄大国,我们从外面借钱是非常谨慎的,所以出现类似 当年的东南亚国家包括韩国那样的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我们必须提防第二类金融危机。
第二类金融危机有点像2008年美国式的金融危机——金融体系自己没搞好,金融体系过分贷款、过分投资,于是产生了一大堆不值钱的金融资产,短期内你买我的、我买你的,自娱自乐,觉得还不错,突然一天金融危机就来了,觉得金融资产不靠谱,都去抛售,这一抛售资产价格下降,很多借了钱买资产的公司破产,一破产金融体系就开始缩水,金融体系一缩水实体经济跟着倒霉。
中国目前的主要金融风险是流动性太大,大量的金融资产以流动性很强的存款和现金的形式存在,约合23万亿美元,而我们央行手里只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按照现在的换汇制度,只要有5%的中国人不相信中国的金融体系,准备要出国,我们的金融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我们资金跨境的流动恐怕都需要管理,绝对不能听一些所谓的国外主流学者、经济学家的忽悠,这条线是不能碰的。
如果我们把这些银行存款和现金逐步转换成老百姓持有的公司债和国债、地方债,使流动性下降,那会稍微好一点。
>>大国发展思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第二件事情,要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发展不平衡有很多表现,包括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他们和经济发展不配套。
就经济层面来讲,我们现在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北京有像央视大楼这样的现代化的建筑,但这些现代化的建筑被包围在雾霾之中,300公里之外唐山的钢厂冒着烟在生产钢铁,全国23%焦炭的生产分布在北京方圆500公里范围之内,雾霾问题没有才怪!这是一种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必须是京津冀一体化。
这张夜晚灯光图反映了江苏和安徽用电量的差异。
这两个省紧挨着,情况完全不一样。江苏省是全国人均gdp最高的省份之一,人均gdp是安徽省的2倍以上;安徽省人均gdp全国倒数第六,这就是中国经济,不平衡。
怎么能够平衡起来呢?
经济层面上讲,资源,尤其是生产力要素,要流动起来:或者资金带着技术从江苏流到安徽,或者是人口从安徽逐步挪到江苏省,我们作为大国不像当年的韩国、日本,他们的起飞完全靠出口,我们大国就有这个流动的优势。
所以发展不平衡的地方既是挑战也是增长点。
>>提高劳动力素质
第三个挑战可能更加长远,即劳动力素质问题。
现在北京快递员的平均月收入大概比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包括金融系毕业生的起薪多1倍。
但是我也挺担心他们的,他们是最应该有忧患意识的群体。
因为未来社会的竞争主要是劳动力跟劳动力的竞争,同样的装配线,同样的流程,中国的劳动力能不能干得比意大利强,能不能够让工厂的生产能力留在中国,而不是去意大利或者匈牙利,这是关键。
说到底,劳动力要提高生产效率,工作能力要提高,单位时间要效率上去,你不能说周末不休息了只加班,那种模式不可持续。
效率上不去,还是拼不过人家,德国人从来不加班,但他们生产的汽车全世界受欢迎,尽管成本高,但是质量好。
所以未来中国要实现2035、2050的愿景,劳动力的技能一定要提高,一定要对标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仅仅对标东南亚,对标印度是不行的,他们已经落在我们后面了。
未来,快递小哥、在工厂里打工的这部分人能不能够操纵机器,能不能够适应未来的柔性化生产,这是关键。
未来还有一个竞争,就是人跟机器的竞争,会不会出现一个科技陷阱呢?
快递小哥们会不会被以后的自动送快递的机器和车取代了呢?十年内恐怕很多快递工作就被机器取代了,届时上百万的快递小哥怎么就业呢?一定是教育、教育、再教育。
另一个前景就是提升未来的人跟人之间的服务能力。
我不相信人工智能能够代替养老院的护士照顾老人:护士得跟老人交流,她得会背唐诗宋词,得会讲点国外的事,她还得负责对老人心理进行安抚。未来心理咨询师会是重要的行业,这也是人工智能取代不了的。这就是人跟机器的竞争。
今天我们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42.7%,至少数量上是很高了,质量也不差。但是我们现在短板在哪里?在高中阶段的教育。
现在初中毕业的一大批劳动者,包括快递小哥,收入很高,大量的学生初中毕业赶紧去就业,没有耐心读高中。
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饭碗很快将被机器替代,还没有意识到必须转变工作方式,所以政府要做点对应的政策。这才能够适应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
>>合理应对老龄化
第四个挑战是如何应对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这是中国特色,根据联合国2015年的预测,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6亿,约占人口的25%。
�...